上個賽季,紅襪隊牛棚總共交出3.9WAR(勝場貢獻數)、排聯盟第12名。雖然這是不差的成績,但相較於野手部門(32.1WAR,MLB第二)、先發投手(14.2WAR,MLB第十),大概已經算是去年狂拿108勝、最終還奪冠的紅襪,少數美中不足之處。此外,這3.9WAR的其中三分之一(1.3WAR),都是由近代最接近名人堂的後援王牌Criag Kimbrel貢獻 — 自2016年透過交易入隊後,過去三季他年均能繳出1.9WAR、2.44防禦率、2.43FIP、K/9值14.9的高檔績效。但壞消息是,上季已是Kimbrel的合約年,
GB寶藏電子
而這個休賽季至始至終,紅襪都沒有簽回他的想法。 除了他之外,Joe Kelly,去年隊上WAR值第四高(0.6勝)的救援投手,也在季後被道奇以三年2500萬美金延攬。一口氣損失2WAR的紅襪牛棚,季前卻沒有任何補強,但原因顯而易見:錢。既去年團隊薪資上看239.5M、最終因此被罰12M豪華稅,他們今年的預估薪資依舊高達239.2M,
體育投注
即將連兩季繳高額稅金。而雖然本季的稅線門檻,從去年的197M上升至206M,但也因為紅襪是累犯的緣故,今年超標部分的繳稅額將提升一成。此外,他們上季已經因為超標額突破40M,首輪選秀權被倒退十順位;倘若這季的薪資超過246M,明年將面臨同樣的命運。 忌憚連兩年繳高昂稅賦、選秀順位被退,休賽季除了續簽上季奪冠功臣Nathan Eovaldi、Steve Pearce,接下來就只有向教士隊換來Colten Brewer,一名今年已經26歲、大聯盟生涯投不到10局的後援。沒錯,就如許多質疑者所言,Kimbrel的威力確實隨年齡增大而逐漸下滑 — 他加入紅襪前的六季,年均成績是更優秀的2.1WAR、1.63防禦率、1.72FIP;而Kelly的實際表現也不如剛猛球速養眼。但平心而論,兩人的成績依然不容易取代,就連後者過去兩年的FIP皆低於3.6。果不其然,根據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的預測,紅襪牛棚的季前預估WAR值,只能排……美職第27名。 然而球季進行至今,豆城軍的後援績效明顯優於預期 — WAR值(2.2)排聯盟第八、三振率(26.9%)排第五、三振率減保送率(17.2%)第七、防禦率(81ERA-)第三強、FIP及xFIP則是第七和第六。也許依舊比不上洋基、太空人這些握有超級牛棚的強權,但考量戰力異動入不敷出、季前被預測為聯盟後半段,現在這局面沒什麼好挑剔了。即便補強不力,驚奇卻接二連三冒出 — 例如去年以29歲高齡才在MLB初登板的Marcus Walden,靠著一顆犀利滑球,意外地迅速成為後援棟樑,本季主投30.1局送出34次三振、FIP和xFIP分別僅有2.51及2.72。 或是,Brandon Workman本季將職涯佔比近五成的四縫線速球,下砍到只剩三成;這中間的差距則由使用率提高兩成的曲球補上 — 然後他的三振率就整整多出15%。縱使保送也不少,仍然有2.84FIP、3.43xFIP的好成績。Ryan Brasier、Heath Hembree的進階數據沒那麼好看,但也都還算很堪用的後援投手。以長中繼標準而言,Hector Velazquez、Brewer的表現亦是中規中矩。不過,紅襪牛棚之所以能交出超乎多數人預期的績效,可能還有另一個理由:也許打從一開始,Matt Barnes優秀的壓制力就被低估了。
自2017年起算,Barnes的34%三振率在142位投滿100局的後援投手中,可排第14高、夾在Andrew Miller和David Robertson中間 — 這三人的三振率減保送率,互相的差距都不超過1%。與兩名前輩相比,
TFG體育
Barnes這段期間的xFIP最優、FIP次之;考量Miller及Robertson都在季前簽下一紙年薪破千萬的複數年約,或多或少可以說明,年齡甚至小了半打的Barnes為何值得關注。 在上面提到的142人中,他此段期間的23.7%三振率減保送率排第18、69FIP- 排第21、65xFIP- 則能排到第7。看起來不錯但不夠頂尖?若有這樣的疑問,這篇文值得你繼續往下看。首先,讓我們直接開門見山的進入下面這張圖: 圖中三條線分別代表Barnes逐年的滾地球率(黃線)、三振率(藍線)、保送率(紅線)。我們首先可察覺一項明顯的趨勢:這三項投手最能全權控制、也最能反映投球品質的數據,Barnes一直在進步、今年更是生涯最佳。他近五年的三振率分別是19.6%、24.7%、28.9%、36.2%到本季的45%,保送率7.5%也是五年來最低。更讓打者頭疼的是,
鉅城娛樂城
原先偏飛球屬性的擊球數據,也一年比一年更偏滾地球 — 職涯至今每一季的滾地球率都在成長,31%、38.8%、45.6%、48.9%、53%、61.1%……幾乎直接從飛球投手轉型成滾地球製造機。 而我們都知道,除了製造三振、壓低保送,
皇家電子
「製造滾地球」也是另一項對投手極度有利的武器 — 舉他自己為例,生涯製造滾地球的打席,對手僅能交出0.545OPS的產能;但當敵方敲出飛球,對戰OPS將高達1.044。由此可見,三振率一路從兩成飆升至四成以上、滾地球率也從三到四成上竄至五到六成,Barnes的進化著實讓人興奮。也因為如此,他今年的防禦率(46ERA-)、FIP值(56FIP-)、xFIP值(30xFIP-)全都輕鬆寫下職涯單季新低: 通常若想確認成績的進步,是貨真價實、還是海市蜃樓,我們會先尋找因果關係 — 所以接下來,我們得觀察Barnes哪裡不一樣了。這個問題倒是不難回答,因為最主要的關鍵可直接用一張圖說明:
黑線是他逐季使用四縫線速球的比例、黃線則是曲球用量 — 他生涯前幾年還會偶爾丟滑球、變速球,現在則是標準的兩球路投手。他的曲球比例已經連三季上漲超過7%、近兩年更都提升超過一成;四縫線速球則從穩定超過半數,這季跌了超過一成剩下42.6%,比例甚至已被曲球(54.8%)大幅超越。那麼,他極度依賴的曲球,效率真的比較好嗎?下面這兩張圖,依序顯示兩顆球路逐年製造的揮空率、滾地球率、以及對戰長打率:
三張圖顯示的結果是:Barnes每年的曲球揮空率都明顯高於速球;另外,近幾年精進曲球品質及使用量後,製造滾地球率、被長打率也都大幅勝過速球。理論上,一顆球種的效率容易隨著用量提升而變差 — 打者對該球路更熟悉、也會更謹慎提防其出現;但Barnes的狀況卻與通例相反:曲球越投越多,可是效率絲毫未見下跌,甚至還有越來越猛的趨勢。根據FanGraphs網站計算的球種價值,他生涯每投100顆四縫線速球,只能比聯盟平均多省下0.10分、近三季0.47分;曲球則是職涯+0.85分、近三季+1.68分。 也就是說,縱使Barnes的曲球用量一直提升、甚至逐漸取代速球成為頭號球路,它的效率都還是遠優於速球。建立在此前提之下,倘若這樣的情況未來能繼續保持(曲球效率高於速球),那麼Barnes不斷提升曲球比例的策略,自然容易對整體成績造成正面影響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目前是全聯盟唯一曲球比例超過五成的後援投手(曲球使用率第二高的正是隊友Workman),這表示讓他獲致成功的秘訣,是一套頗為少見、前衛的配球策略。
不過必須提醒的是,
ATG電子
絕大多數投手都很難光靠一顆球路,就能完全宰制大聯盟打者 — 即便速球效率稍遜於曲球,但事實上,Barnes還是很需要前者的掩護,才能極大化後者的威力。怎麼說呢?首先,讓我們依序檢視他近三年的四縫線速球、曲球的進壘熱點分布: 觀看Matt Barnes的比賽內容,有兩種畫面是最容易見到的 — 第一種就像是這樣: 再來則是第二種: 好球帶上緣97英哩速球、好球帶底部86英哩快速曲球、上緣速球、下緣曲球……一上一下交錯搭配,加上優秀的速度、高品質的球威、刁鑽的位移,打者若想在短期內攻克Barnes的投球,大部分時間都只能期待他自己失投。根據雷達追蹤系統Statcast的資料,Barnes本季的四縫線速球平均進壘點,高於地面3.2英呎、是聯盟第三高(至少投滿100顆)的數據;曲球則是1.58英呎,只有12位投手低於他。配球策略再明確不過:偏高速球、偏低曲球,剩下的打者自己想辦法。
另外就如前述所提,曲球用量暴增不只沒有讓效率下滑,反倒還變得更有殺傷力 — 過去三年,Barnes的曲球被追打壞球的機率不曾高於35%,本季卻有40.7%。而整體來看,過去四年他逐季的壞球被追打率,分別是29.7%、28.2%、27.9%、28.1%,今年一口氣大增至35.2%。他的曲球已經成為聯盟最難打的球路之一:今年所有投滿100顆曲球的投手中,Barnes製造的20%揮空率高居第七 — 前面九名只有他不是全職先發,但他仍憑藉超高的使用比例,硬是擠進此榜單的前幾強。 總之,Barnes的投球就是很難被擊中 — 近兩年當打者出棒揮擊他的投球,擊中機率只有65.3%,在同期間411位投滿100局的投手中,只有七個人的數據優於他。而且,隨著曲球比例持續成長,打者擊中球的機率也同步下修:
也許Barnes本季至今的好成績,一部分只是樣本數不足所產生的極端結果?當然有可能。或許我們無法期待他能一直保持45%的誇張三振率、也或許投完整季之後,他的xFIP不會只有1.36。但無庸置疑的是,在「後Craig Kimbrel時代」的紅襪牛棚中,Matt Barnes無疑是最值得被期待、天花板最引人遐想、進步潛力最雄厚的救援投手。他會是下一個Kimbrel嗎?可能很困難,畢竟他的成就本來就是難以複製的等級。然而,沒有疑問的是,Barnes前衛的投球型態、天花板的高度、躋身聯盟最強後援投手群的潛力,都很難讓人不對他保持高度期待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圖片來源:http://www.zimbio.com、Google在這邊跟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們分享一個棒球社團:MLB球迷交流園地!找不到朋友陪你一起討論棒球?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棒球同好?想每天都和其它人一起討論大聯盟賽事和資訊?那就趕快加入MLB球迷交流園地吧!討論比賽、大聯盟的好地方就在這!若您想搜尋一個能提供專業內容的優質棒球粉絲專頁,那我個人則是大力推薦MLB Corner,歡迎時常入內收看更多棒球文章!!那如果想參閱更多其它運動的好文章,也歡迎搜尋KaL-EL Sports粉絲團,喜歡的話歡迎按讚、追蹤!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,